山西省絳縣地處黃土高原,全縣70%的面積為山區,水資源分布嚴重不均勻,近年來,積極提升旱作節水技術,已經成為該縣發展現代農業產業的一條必經之路。
在古絳鎮萬畝旱作小麥節水增糧增效示范基地,【中聯】軟體集雨水窖“探墑溝播+長效肥”技術體系,讓旱地小麥根系深扎3.2米,為抗旱保墑豐產穩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;在橫水鎮西灌底村,千畝櫻桃智能水肥一體化和集雨節水補灌技術,為進一步完善和推廣旱作節水技術體系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;在南樊鎮萬畝山楂微噴示范區,精準施肥給水的微噴增效技術讓示范區山楂平均畝產2500公斤,畝均產值達到5000元以上。
絳縣古絳鎮上高池村是地處中條山腳下的一個小山村。從58歲的陳效國記事起,全村家家戶戶都以種植旱地小麥為主。陳效國曾在村里當了11年支部書記和村委會主任,自己經營管護70多畝土地,負責著本村小麥旱作節水增糧項目的召集和實施,近年來又是該項目體系實驗示范“糧藥間作輪作模式”的受益人,2020年他家40畝中藥材收入12萬元以上。“保墑、抗旱、穩產,每畝小麥可增收100斤,如果套種中藥材兩年三作,效益翻了3倍以上?!彼麑@套技術體系的評價很具有代表性。
“‘探墑溝播+長效肥’技術體系的要點包含幾個方面:深松耕蓄水保墑技術,麥收后機械深松30厘米以上,加厚耕作層,提升蓄水保墑能力;通過測土配方技術,應用生根型長效肥,畝增收60公斤以上;實施探墑溝播技術,一次性完成開溝、施肥、播種、鎮壓4道工序,達到節水保墑、保溫防寒、提高化肥利用率,使項目區水分生產率提高10%以上;糧藥間作模式,項目區積極探索‘小麥—夏玉米—藥材’間作輪作模式,實現兩年三作,提高了耕地利用率,增加了經濟效益;項目區全部選用抗旱品種運旱115,溝播深度比常規淺約1厘米?!弊鳛樵擁椖康募夹g負責人,絳縣農業農村局土肥站站長安子亮對整套技術體系熟稔于心。
據了解,示范區實施旱作小麥節水增糧增效技術體系示范面積達到1.6萬畝,輻射推廣面積超過5萬畝。絳縣作為產糧大縣,農業科技人員正在努力嘗試,讓16.92萬畝旱地小麥根據當地種植模式,逐步推廣節水增糧增效技術和間作增收模式,有效推動糧食產業優化升級。
在山楂花開的旺季,花期前后的澆水施肥、打藥扒芽等都是必需的管理措施?!皣姽嘞鄬Υ笏嗫晒澦?0%-50%,而且水肥一體化施用,省工60%以上,節約勞力,同時也提高了水肥效率。我家50畝山楂樹,這兩年感覺春管就沒那么累了,特別是5月下旬使用,能有效降低園內溫度,解決山楂果面曬斑這個長期困擾難題,讓效益實實在在得到提升。
版權所有© 保留一切版權 粵ICP備2021090602號